2023荷兰8.0分纪录片《靠近维米尔》HD1080p.中文字幕


靠近维米尔海报

名称:靠近维米尔

别名:Dicht bij Vermeer / Close to Vermeer

主演:Pieter·Roelofs / Abbie·Vandivere / Anna·Krekeler / Betsy·Wieseman / Jonathan·Janson / Gregor·JM·Weber

导演:苏珊妮·瑞斯

地区:荷兰

年份:2023

语言:荷兰语 / 英语 / 德语

时长:79分钟

靠近维米尔剧情介绍

杰出的荷兰绘画大师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倒牛奶的女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经典画作。本片中,策展人格雷戈尔·韦伯为实现退休前最后的梦想,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米尔展览。影片不仅将维米尔作品无限放大,令微小的裂缝和细腻的笔触一览无余,还有收藏家商谈参展事宜等等精彩的策展秘闻,呈现了一段立体多样的鲜活艺术史。

靠近维米尔下载地址一

最新资源已封禁吸血客户端,迅雷用户请更新到最新版,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靠近维米尔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靠近维米尔豆瓣热评

  • 时间是离弦的箭2023-07-07 13:03:27

    把nerdy的题材拍得挺有悬念。一上来就把问题摆的很清楚:荷兰国家博物馆要办Vermeer展,那么去全世界哪些国家搜集哪些画呢?有点贾府要办省亲的味道。由此展开,哪些才是Vermeer真迹呢?绿脖子之争很有意思,但也让人惊讶于下定论的草率。看着art historian们看到真迹时的喜极而泣,还是很动人的。一幅画既能被富人当做财产来赏玩(富豪直接捧起裸露的小画时,摄制组估计是故意拍到学者们的神情),又能被寻常百姓参观,可能是二十世纪后的一大奇观了。由此想到每一个被附庸风雅的吃瓜群众们参观、拍照、又抛诸脑后的“网红画展”,背后都有这样精心的策划过程,还是有点感慨。

  • 冬叶2024-06-20 20:57:14

    #SIFF# 今年上影节个人观影最佳预定 在杜比厅看高清放大的维米尔太幸福了!弦乐配乐很克制 是让人屏息的79分钟 总体是阿姆博物馆2023维米尔展策展花絮 作为纪录片来讲既有insight又有趣 为了办成史上最全维米尔展 策展团队去了世界各地博物馆借画 按此思路展开 穿插介绍了最新研究发现:维米尔如何利用camera obscura作画;部分争议作品如the girl with the flute 最后阿姆和借出方(华盛顿博物馆)对这幅是否是维米尔所作仍有争议 于是它“不作为维米尔借出 而作为维米尔展览” 策展和艺术研究者的工作太有意思了!是会为每一个新发现 每一处细节激动的一群人 一位画家说起看展经历时哽咽了:“我71岁了,终于看完了全部的维米尔,看最后一幅时就像第一次看到它那样。”

  • rj2024-06-20 21:45:59

    一生奉维米尔作品为圭臬的艺术家在71岁看完了自己最爱艺术家的全部存世作品 ,哪怕是最后一件依旧感动如初见;在维米尔作品里出现过的一幅画挂在自己眼前,忍不住上前轻轻触碰一下仿佛就此与4个世纪前的大师有了新的联结,这就是艺术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魅力。片中出现过的美术馆似乎就剩布伦瑞克没有去过了,要不也留一个最后的念想到70岁吧。

  • DJ2024-06-22 20:35:08

    “幸运的是,有钱人都会死。然后…最后总会流到博物馆里。”

  • 伊冲之2023-05-18 03:23:52

    艺术的周围围满了各式各样的观点。金钱,真伪,营销,科学,探究。很多事情往往取决于几个人的一念之间。究竟什么是纯粹的艺术,它存在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到头来还是得依赖那几个人的心血了,谢谢他们。另外,策划一个如此雄心壮志的展出之难度,恐怕没有在影片里完全得到体现,那些和不愿意出借维米尔的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与博弈可能我永远不得而知。最后,这场展出确实声势浩大,不可不谓世纪之展,然而比起画家静谧细腻的画作,恐怕也不值一提了。

  • sanyo2024-06-17 11:58:28

    #SIFF26# 每届上影节安排的艺术/博物馆纪录片真是对上博的无情打脸。“私人收藏家们早晚会死,艺术品最终会进博物馆的”哈哈哈哈哈,在策展类的纪录片里总能看到对人类的刻薄评论。《珍珠耳环少女》《画室》《倒牛奶的女人》以外的维米尔我是一幅都不知道,正好这部片子高清呈现好几幅不这么知名的作品,以及争议作品。天山四号厅空调冻人,而上午十点场毫无转场压力却能迟到半小时的观众到底买票图啥啊,这种人真应该被禁看上影节!

  • censored dump2024-06-23 14:53:14

    SIFF*长宁来福士3厅。荷兰国立美术馆2023年维米尔大展的配套,呈现了和美国NGA关于长笛女孩真伪的争议过程(就创作者谜团而言堪比荷马),有一些X光的新发现(珍珠耳环女的背景为绿帘等),不过没提读信女孩背景的丘比特画(和Virginal旁女士的背景是同一幅),另外还原了暗箱作画的效果,羊皮纸透出的朦胧感解释了独特的墙壁阴影和肌肤轮廓,这点大银幕看相当细腻,甚至在镜头选取合适的景深时,观画人的透视可以直接连上画作的透视,就有了“视窗”的直观意味。我认同阿拉斯说的维米尔画作的“模糊”,阶级性别的意识形态更多是后世解读的产物,从这点说,画作不断地成为历史生成的视窗。纪录片拍得比较平,但我看得挺感动的,就是所谓科学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平衡我也有,完全理解71岁为看到维米尔而落泪,我也会这样。

  • 西楼尘2024-06-23 14:49:26

    两个小时的展览会改变男孩的一生,摸到了大师的真迹仿佛受到了开光。研究员在显微镜里为小画幅里没有尘埃粒而惊奇,用电磁射线分析叠加的是什么颜色,欣赏红色活动窗对画面的改变。有人因为初遇维米尔而晕倒,有人因为触摸维米尔而显富,不断靠近维米尔问他为什么一遍遍描绘房间里的事,却都没有回音。

  • ellen2023-06-08 23:00:54

    卡普兰直接拿起画手舞足蹈地说话,真是比拿鸡缸杯喝茶还有气势。

  • vivi2024-04-08 09:07:32

    对维米尔迷来讲有趣但不够过瘾。Rijksmuseum 后来又做了哈斯展。真想亲眼去看几天。

  • 2024-06-20 20:08:34

    2024siff@朵云轩杜比全景声,有钱人唯一的好处就是会死,他们只能拥有几十年,死后会因为遗产税蹬各种问题,这些作品最终还是会回到博物馆,笑死

  • 徐若风2024-10-20 20:04:19

    在艺术类纪录片里,绝对是相当不错的了。有真正行业生态的叙事视角,因为要办一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米尔展,所以穿梭于全球各美术馆借展作品。由艺术史学者、美术馆展览策展人与工作者、藏家间反反复复交谈的错位,不仅带来维米尔研究的新细节,他当年创作手法的特殊性与后世值得探讨的空间,更重要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展示,告知观众看待画作不只是“看”而已,还有乱七八糟太多事要处理和衡量的了。另,看完第一时间觉得,维米尔的“画中画”是个不错的研究选题(但应该已经有人做了)。

  • 广州纪录片节2023-10-23 15:52:03

    《靠近维米尔》以筹办维米尔画展为主线,纪录了策展人和有关专家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手段,去考证维米尔油画作品的各个细节及绘画背景,将美术纪录片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AlanX2024-09-17 16:12:26

    #2024荷兰电影展# 从策展的角度带大家了解维米尔的作品与创作风格,也引出了更多关于他作品的探讨。有幸之前去荷兰国立博物馆和莫瑞泰斯美术馆看过部分真迹,确实值得。

  • Dear Morie2024-06-23 15:17:40

    真的很容易被这类纪录片戳中 一把年纪了提到维米尔仍旧会动情到哽咽 去触碰维米尔曾经触碰过的画作的边框 那种小心翼翼又激动虔诚的瞬间 热爱是多么迷人又美好的事

  • btr2024-07-09 00:50:04

    把一个艺术类纪录片拍成了公路片,策展人像收集者一样,而关于真假和绘画鉴定的技术讨论从旁侧形成了一种对于维米尔艺术本身的评论。

  • 菲苾2024-07-01 16:04:43

    2024siff。太好看了!内容有意思,颜值也极高!作为纪录片,却极会讲故事。出场的重要角色都太会“演”了(或者说主创太会拍具有人物代表性的时刻了),“太识货”的富商嘴脸过于真实以至于脑袋里立马跳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并怜悯地笑笑他的狭隘,这哪里是演员演得出来的啊!等电子资源,值得反复刷。

  • 白天星2025-05-05 17:47:07

    到了富春山,我们画不出富春山居图;到了岳阳楼,我们也写不出《岳阳楼记》;到了黄河边上,我们也写不出《黄河钢琴协奏曲》。但我们可以去欣赏这些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白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 晃悠2023-08-22 22:05:03

    学习了一种欣赏名画的方法,也了解了一个画家的独特风格

  • 基瑞尔2024-10-19 20:21:16

    【荷兰】比起近年来同类纪录片要不以逐帧呈现画作为主,或是拉上学者进行生平回顾;它反而有个更有趣的切入点,即展示艺术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消费”场景。从单个画作去伪存真的分析,策展到最终落实,还有身处各个身份、环节的人们对于同一作品的不同视角…靠近维米尔,不仅仅是去看画,同样也是去感知这背后的意义。因此它不是戴着放大镜去浏览,而是鼓励用心去思考。

  • 云吞老丸子2023-12-25 13:36:56

    非常好的一部,看完不仅欣赏到了画作的美,还看到一场策展背后涉及的多方的沟通甚至是博弈。节奏也像是一首优美的古典乐,张弛有度地引导人一点点靠近维米尔。最后出字幕的背景色,也和画作相得益彰。#2023金红棉

  • seamouse2023-12-17 23:12:47

    行业工作纪录片,似乎唯独没去代尔夫特?

  • 鲜藕大王2024-01-23 14:08:57

    仅仅是叙述就要热泪盈眶,是真的很热爱吧… 以为要来一场浪漫的艺术之旅,结果是枯燥激烈的学术争论,片子很乏味,作品非常迷人。

  • rouge2024-06-17 12:38:17

    中规中矩的展览副产品,内容基本上也是维米尔研究的老生常谈了,居然没有提去年展览的最大遗珠维也纳的《绘画的寓言》。不过影幕上的画面细节简直比现场看的还要清晰。无论如何最终的展览是完美的,何其有幸才能在几个房间内看完一位数百年前大师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三,绝对是我的人生展览体验。维米尔真是一位“消失”得恰到好处的艺术家,他身世的神秘与那巴掌大小画作中若隐若现的光学空间之迷完美契合,永远无法被完全看透,也因此保有永恒的魅力。

  • 子不语2024-06-23 21:57:46

    SIFF26#@长宁百丽宫#时隔将近一年再进电影院。没有什么能够比坐在黄金位置观看大荧幕上的维米尔画作更减压的事情了。绿色肌肉、高光、稳定的构图、细腻的色彩…构成了独特的维米尔作品。然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才知道原来他也曾画过有些烂俗的神话场景画作。纪录片不仅记述了荷兰国立博物馆维米尔大展的策展过程(了解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维米尔作品是如何被汇集起来的),也记录了不同专家对于画作归属问题的探讨。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精力献给研究维米尔这位早已作古的艺术家,宛如狂热的粉丝般考据一个个细节,为一个微小的发现而欣喜若狂。与科学相比,艺术的研究主观性更强且考据难度更高,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潮流,现在的研究很可能被后来者推翻,但又有很多人愿意前仆后继,这或许是因为艺术的滋养吧。

  • Lumos2024-11-04 21:57:14

    UCCA欧洲影展。维米尔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没什么好评价的,就是赏心悦目。维米尔赏心悦目,合作愉快的各大博物馆和真心爱维米尔的研究员也赏心悦目。

  • SpyLiu2023-09-23 18:26:24

    艺术品周围的策展人、买家、看客、博物馆、艺术学院之间的交流是有点意思的,但不算多

  • 沙丁鱼22024-10-26 17:18:43

    片子意犹未尽啊,还可以再拍多几集。不过大屏幕看画作细节真的超赞!

  • kanonmisuzu2024-01-03 15:47:13

    2023/12/21 影院生日礼物。纪录片本身很有意思,比如通过技术手段还原画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真伪之辩(策展人有利用这一话题提升展览关注度的嫌疑)、鲜活的研究人员(独白时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拒绝借出自家宝贝藏品等),还有“富人优点是迟早会死,所以只能拥有藏品几十年”;映后导演制片的分享也很精彩。有些观众真的问得很不带脑(比如有大叔问“这部电影能不能提高维米尔作品的价格”),主持的提问也一般般,同声传译的前半漏很多信息,后面才好些。官方翻译明显按英中或是机翻应付,涉及小语种的对话基本不像人话,这人就不能自己读一下自己翻了什么鬼吗?如果有机会好想看真迹,一幅也好啊唉…

  • 超人叔叔2024-06-04 23:08:02

    近距离审视名画作真迹总能带来别样的震撼体验

  • lixunhuan2024-10-20 20:56:40

    策展人必看,有一段是侦探剧拍法,挺有意思。

  • saturdaylou2024-06-23 14:45:38

    美国人像维米尔世界里的大反派 徒手拿起《竖琴前坐着的女孩》简直恐怖片一瞬脚趾蜷起 数了数我们也已经看过25幅 希望在71岁前也能有机会看全伦伦的捆物维维

  • shady2023-12-21 23:10:07

    不枉我当年专登跑海牙。能对某一个东西热爱到极致,羡慕极了。

  • 魚仔2024-06-23 14:24:47

    太喜欢了,能在电影院看感觉好幸福……维米尔的画作本身就足够美了,靠得足够近是视角发生了改变,感觉围绕他的每个人都很幸福。

  • 甘草披萨2024-09-15 16:39:38

    #荷兰电影展# 中影长泰广场,带着显微镜欣赏维米尔——真·字面意思的,也是比喻意义上的,乃至艺术批评上的,一趟高规格的策展准备过程,也是一趟高清的观察维米尔的耳熟能详的著名画作的契机,细看之下维米尔笔下的女性表情栩栩如生,比如面对坐在暗影中的男人,她的不情不愿却又不得不取悦的微表情都被画家镌刻在永恒的艺术时间的长河中;专家们运用的现代技术不仅仅是《放大》,也是用光与影的方式来研究画的美妙光影,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隐藏细节,显微镜下的百叶窗颜料都好美;热爱艺术的一群人挤在一起莫名就挺感动的,热忱之心溢于言表,老画家暂停先流泪简直要跟着他掉泪;以及深刻的感受到了高调和低调的区别——伦勃朗自画像80幅,维米尔只有一个背影哈哈哈,看来对维米尔的研究事业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

  • 碧心2024-10-20 18:07:36

    电影作为一个纪录片,艺术得非常专业,叙述没啥主线容易看睡着,最大意义就是让人看清了很多在纸上或网上都不可能看清的细节,尤其是在影院大屏幕看,太高清了!也了解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比如阴影是蓝绿色的,还有珍珠耳环少女底色是深绿色还有褶皱。一句话很犀利了,不管是什么富豪买了名作,该作品只能被富人拥有活着的这段时间,随着之后遗产的收税拍卖等方式,最终还是会回到博物馆。画作,文物,主办,概莫如是。深圳荷兰电影展。

  • Thea2024-06-17 17:27:30

    富人拿起小画,我心都被揪起。最后的展厅布置,好感动。深蓝色的墙布,灰蓝色的墙面,枣红色的墙布,灰红色的墙面,配上维米尔的画框色,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 Anna2024-09-22 02:08:53

    领略了艺术家的日常以及 无法感悟到艺术的我的悲哀 在看他们热烈讨论画到底是不是维米尔画的时候睡着了 包括一些对于画中人物头发的讨论完全没听到 朋友回顾时说的都是:xxx那里 不知道你看没看到 我:还讲了这个?!

  • 漩涡之外2025-05-03 15:42:52

    从策展人视角,对荷兰画家维米尔现存画作的收藏情况、作品细节考证与比较、是否维米尔亲笔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展示。并没有深入研究维米尔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对其作品和荷兰小画派的影响。维米尔绘画的题材、技法、风格也有探讨,不过都比较浅。提到利用暗箱观察光线与物像关系、暗箱绘画法,对于理解维米尔光影处理技巧是有帮助的。最大的收获是:观察维米尔画作的构图、透视、造型、色彩、质感,感受其细腻、精致、优美,恬静的气质,显现荷兰风情,永远闪耀光芒。

  • 2024-10-19 23:31:48

    片子拍得稀碎 只有我在珍珠耳环的光影里照见我对过去学艺术史的自己的哀悼

  • 晃悠2024-10-19 18:34:58

    维米尔因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出名,倒牛奶妇人让我知道了那一抹标志蓝,但电影让我知道了他笔下的人物肤色常用很难驾驭的绿色,作品画幅不大但内容场景丰富,每一幅都要比前一幅有新的原创和进步,他的女性人物还有女权的含义,以及一共存世37幅作品华盛顿一幅还要存疑。又,搞艺术的人除了有钱,审美好,还要懂科学会谈判。片子让我清楚的看了每一幅画作,明白了藏家和馆长的激动,策展人找到画中画的激动影响屏幕外的我,总之,收获极大的纪录片。

  • jixiaoxiao2024-06-17 11:29:11

    历史终究是由人书写的。而人会犯错。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下定论,而是永远为后人敞开质疑的大门。71岁的画家哽咽那段我也流泪了。真正的热爱超越时空,超越物质。推荐大家大卫霍克尼的《隐秘的知识》里面对暗箱和透镜的使用更加详细。

  • 许一一2024-10-19 16:00:12

    荷兰影展2024北京站@东方新天地,电影本身最大的陶醉是近距离看这些画作和他们的简单梳理,但是策展人的部分较多中间看睡着了。发的海报真漂亮,又想回荷兰看博物馆了~

  • 某个春日2024-06-24 18:37:46

    大屏幕看画好美!!经过本场的学习我终于也能看懂油画了!!暗箱画法、绿色颜料的运用、画幅的原始状态(undressed)、对真正绘者的争论、策展的思路等等,很丰富有趣的一个纪录片。策展人说到当你71岁时还能看到一幅没见过的维米尔——忍不住激动落泪。太理解了,简直是上帝给自己多年热爱的馈赠。#2024SIFF第八场 @百丽宫长宁来福士

  • 王兆屯坂本龙一2024-09-17 20:26:02

    并非是对创作者维米尔生平以及对其创作作品的动机进行揣测,而是从策展的视角,通过作品间的对比来梳理维米尔各个时期间作品的关系。内行看门道,艺术家对于维米尔作品的光影妙处感到惺惺相惜,而至于外行的观众,或许就真的只能看个热闹,跟随策展人的思路与脚步,去欣赏大师的画作大展。

  • Ben笨熊2025-05-02 05:19:57

    镜头拍摄够美,但叙事不行,9分钟弃。

  • sleepless2023-12-21 14:32:44

    #第九届金红棉纪录片影展 只嫌时间太短,可以更深入讲的更透。看完片,晚上就连夜下单了四本维米尔,深度钻研

  • 九月的燃面2024-10-26 16:44:11

    成都荷兰电影展,最后一部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真是太美了 有钱人只能拥有这些珍品几十年,他们死后,这些画作大概率回流到了博物馆。

  • 双鱼桑2024-09-23 06:26:26

    BBC | 看完纪录片仿佛又回到了去年维米尔大展的时光…特展去了将近十次却依然很受触动…影片以这次展览为契机讲了很多…讲了画家讲了画作讲了各方博弈讲了个人情感…当然最动人的还是最后那一点…艺术的确是可以打动人心的…

  • 不伺机2024-10-21 11:53:21

    在电影院里想冲过去狠狠地把前排一直玩手机最后还疯狂屏摄的傻逼揍一顿